上善若水 东方的智慧——冯新送教授

发布时间:2010-07-06 点击量:

【教授讲堂】讲演稿

 

上善若水 东方的智慧

冯新送

 

    “上善若水”出自于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第八章。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,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办的道家学派,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,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《道德经》是老子的智慧之作,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。老子认为,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老子的道治以“无为”、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为中心,提倡遵循客观规律,注重人的本性,善用管理方法。

    老子姓李,名耳,字伯阳,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(今河南鹿邑),他和孔子是同一时代人,年龄长于孔子。曾担任过周王室的藏书管理工作。因见当时社会道德衰败,失望至极,便西出函谷关,后隐居而不知所终。

    《道德经》共八十一章,分上、下两篇。上篇称《道经》,下篇为《德经》。《道经》讲述宇宙的根本,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,揭示了阴阳变幻的微妙;《德经》讲述处世的方略,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,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。“道”是老子的自然观和世界观。他指出,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规律,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。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。《道德经》一书中的智慧,源于老子对世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。战争频仍、社会动荡,人事纷争、生命无常,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、处世哲学、治国之道、军事哲学、养生之道等智慧之学。目前,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老子的热潮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也因此而风靡全球。据调查,在德国,几乎每个家庭都常备有一本德文版《道德经》;在日本,《道德经》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案头书,用以指导自己企业的经营和管理;在美国,一家出版公司,竟花13万美元的天价购得仅有5000字的《道德经》的英文版权;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者蒲克声称:“《道德经》肯定会成为未来社会家喻户晓的一部书”。大批《道德经》译本的出现和已有译本的重印,从一个侧面反映《道德经》在西方的普及。在西方,除《圣经》外,《道德经》的译本种类最多。这毫无疑问地证明,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遗产,同样也是世界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
    我今天要讲述的中心内容“上善若水”是在《道德经》第八章中,原文的标题是“不争无尤”,正文是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,夫唯不争,故无尤”。这篇文章用现代白话文解释:老子认为人们最高的德行就应如水的品德。水滋润养育万物而不和万物争名夺利。水身居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位置,所以水最接近于“道”。上善之人总把个人处于众人之下,思想清明深邃,施惠万物像天一样,言谈恪守信用,从政善于治理,办事善于发挥特长,行动善于把握时机。因为有不争谦下之美德,所以没有过失。老子的“上善若水”是对人们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。上善之人啊,应像水那样对待世界万物。你看,水遇山绕行,见坝积蓄;汇聚成浪,滴水石穿;低处成湖,高处成瀑;深处藏龙,浅处育虾;蒸腾为气,沉土润苗。无可无不可,绝不去较劲。永远顺应环境,永远又不失本性。

    水的化学成份是两个氢一个氧,人每天都离不开水,每天都得喝水,来满足身体的需要,离开水人就无法生存。不光是人,自然界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。水是生命之源。

    水无色无味又无状,用什么形状的容器去装它,它就呈什么形状。它生性温柔,象一个柔弱无比的少女,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。用水坝拦它,它就静止不动;用利斧砍它,它就默默承受,而不会受伤流血,所谓利刀断水水更流;将它无情地抛弃空中,它会凝成水珠圆润地飘洒到地上,而不会摔得头破血流。它善于变化以保存自己的性命;它遇冷凝结成冰,遇热变成气体,遇水合二为一,遇风翻滚成浪花一朵朵。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,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温柔。它虽然看起来很渺小,但它成就了黄河长江的浩瀚。所有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它的特质。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,它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,这一点和我们人类恰好相反,人是钟情于高处的,仿佛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,人人都往高处走,所以难免竞争,有竞争就有争斗,有争斗就会有人受伤,甚至亡命。水比人明智,它甘居下位,滋润万物,而不居功自傲,清静无为,而又无所不为。

    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水的力量是巨大的。当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时,它就会显示自己的威力。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,都是水与人类不良行为的无声对抗。

    水和大道十分相像。大道无形,大道柔软,不与宇宙万物相违逆;大道生养万物,但不与万物争高下,不求万物报答;大道谦逊,不居功自傲。大道具有很大的威力,它会令那些理解它的人内心平静如水,摒弃了杂乱和烦躁,内心充实,而没有了烦恼和忧愁。和大道同步而行的人心境平和,物我两忘。

    老子声称,拥有至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的高尚品质一样,具有宽广的胸怀,谦逊的品格、与世无争的情操、宽厚诚实的作风,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质,是人类最应该效仿的德行。具体地讲也就是心胸要象水渊一样,宽广无边、清湛悠然;要象水的流势一样,谦虚卑下,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,要择地而居。对人要亲切自然,以诚相待,老实厚道,宁愿被人欺也决不欺负人。为人处世重诺守信,如同潮汐一般,起落守时。

    不止这一章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的其他章节也多次提到水,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写照和完美表达。他谆谆告诫世人言谈举止要象流水行云,循循善诱、悠然洒脱。对于领导者和公务员,施政时要象水一样,采取低姿态,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,慢慢深入人心,要用怀柔政策,以柔克刚,而不是采用强硬措施迫民就犯。

    水是有灵性的,它懂得遵循自然,顺势而为,决不与人相争,这样既成全了别人也保全了自己,因而也就不会遭到他人的怨恨和嫉妒。我们人类一旦拥有了像水一样的品格,就能助人而自乐,与世无争,日子过得恬淡自然,就能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冲突,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等等。做到如水的品格,就能与大道协调一致,就会免去纷争、免去纷扰、免去痛苦、免去烦恼,就能过得逍遥自在,赛似天神。

    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的七十八章中论述“柔之胜刚”,原文是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。其无以易之。柔之胜刚,弱之胜强。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是以圣人云:“受国之垢。是谓社稷主。受国之不祥。是谓天下王。正言若反。”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,然而攻击坚硬强壮之物没有能过它的,因而水是没有事物可以代替了的。柔胜刚,弱胜强,天下没有不知道的,但没有哪个能做到。因而圣人说:“能承国家屈辱,才能称得上国家的君主,能承担国家的灾难,才能做天下的君王。”正面的言语好像是在反说一样。

    水,在老子的《道德经》里曾多次出现,水作为柔弱的象征贯穿于老子思想过程中,备受老子称道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介绍了水的特性,比如它的顺势而为,甘居下位、柔弱、顺畅、坚韧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,然而它却是最坚强的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老子所处的时代,科技不发达,很多自然现象人们无法对其正确诠释,常常以神化的力量进行解释。比如对于洪水,人们将其比喻为猛兽,以为有一个管理水的神在统治着,它时而温柔顺畅,时而来势汹汹,实在让人费解。它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,所以老子说它“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”,绝非溢美之词。

    “柔之胜刚,弱之胜强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”。老子说天下人都已清醒地认识到了柔能克刚、弱能胜强的道理,但都不能像水一样貌弱而实强。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,人们从小就被灌输进一种思想,那就是要争先、争强,决不能软弱,因为软弱就会被鲸吞。在这种思想驱使下,人们变得争强好胜,然而越是争强越不可能强,反而真正的强者是不争,如同水,甘居下位、温顺无比,却是最有力量的。

    “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。受国之不祥。是谓天下王”。这是老子引用圣人的话来说明真正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。配得上做一国之主的人能够承受得了国家耻辱。比如越王勾践,有一个卧薪尝胆的故事,相信大家都读过,他不以自己的荣辱为荣辱,为了国家不惜忍辱负重,他象水一样柔弱,能屈能伸,而不是穷兵黩武。他们知道爱惜民力,知道尊重老百姓的生命,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称为国家的君子。

    “正言若反”是老子对整部《道德经》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,比如大成若缺、大白若辱、大巧若拙、大智若愚,大辩若讷等。正面是成,反面是缺,正面是一套反面又是一套,正面和反正是矛盾的统一体。

    有人把人生比作竞技场。赛场上的失败、成功、眼泪、鲜花;战略、战术、技巧、争斗;机遇、运气、摩擦、障碍等等,和人生无异。但别忘了:友谊第一、比赛第二。因为人生毕竟不是竞技场。比赛有输赢,人生有输赢吗?你看看刚出生的婴儿,都是攥着拳头,好象和世界决斗或意欲把一切东西都抓住,等到百年之后,大幕已谢,人生收场,却伸着五指,两手空空,真是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,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。

    按道理讲,真正得道的君子是无所争的。人生短短几十个春秋,有意义的事情很多,各自赶路互为风景,多好!为了浮云虚名,为了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票,争的面红耳赤,甚至兵戎相见,争得鲜血淋漓,争得遍体鳞伤,争得山河变色,又有什么意思,有比人生短暂更重大吗?还有比在短暂人生中的快乐,或快乐的人生中做点事情更有意义吗?真正讲“争”的,又有几个不是为了名和利的?可争来争去,你争到了吗?比如你争到了别墅,可你只能睡一张床,空着的房间、空着的床位就成了你的心事;比如争到了万斤食粮,可你每天只能吃三顿饭,多余的粮食还得防止发霉招虫;比如你争到了好车,你赶路的速度是快了,但危险系数也大了,当你在被撞得七零八落的汽车里求救时,你的对手正在陋室里优哉悠哉喝着“二锅头”呢,谁更快乐?比如你争到了高位,你的应酬肯定更多了,肠胃就开始坏了;求你办事的多了,送礼也多了,监狱的大门也就对你打开了。你在医院或监狱里叹气的时候,你的对手正在婆娑的月影下,吟诗作画呢!哪个更幸福呢?那些所谓的明星们,够耀眼吧。酒会、歌会、舞会、发布会、会会闪亮登场,可他内心的痛苦谁又清楚,绯闻频频,官司缠身,情变不断,有的欲哭无泪,有的狼狈不堪,有的吸毒聊生,有的还走上了不归之路。

    如果你还执意要争,那就为原则、为真理而争,而且还要讲究比赛规则,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。别太在乎名次,别使歪劲邪招,别把人整得太苦。你活,别人也得活。看看王安石、苏轼、司马光之间的“争”吧!想当年王安石变法,可不是一帆风顺,而反对最为激烈的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和大文豪苏轼。他们的争斗几乎是势不两立、互不相容。王安石被罢官后,司马光却给了他很高待遇。王安石变法的时候,苏轼上书皇帝,批评新法,可当苏轼含冤入狱,王安石却竭力相救,后来苏轼路过金陵,已经退隐的王安石闻讯赶到江边迎接,还同游山水,谈诗论文;司马光执政时,全面废除新法,苏轼大加反对,两人争得面红耳赤,气得苏轼骂街。三人都很刚直,在自己认定的原则面前,决不退步。他们都是面对面的干,不背后搞小动作,人格上也不互相诋毁。三人皆君子,其争也是君子之争,也都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。

    是君子就应与世无争。然而你不争,别人与你争,所谓事修而谤兴,德高而毁来。一个人不干事,反倒没是非,越干事越有事,干事越多,是非越多,成绩越大,诽谤越凶。面对嫉妒,面对流言蜚语,怎么办?对待嫉妒的人要进行具体分析。这其中有三种人。一种是怀有阴暗心理的人,他无所事事但不甘寂寞,他眼光很高但做不成什么正事,他干不了大事但也瞧不上小事。他或嫉妒,或为了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,或天生与天下为敌。于是道听途说,造谣生事,把一潭清水搅浑,或者在浑水中摸鱼,以达到“我不行你也别行,我不好你也别好”的效果。这种人最可怕。但还有一种人是没有头脑的人,无意识地成了别人的帮凶。更多的是无聊的人,缺乏高尚的爱好,缺乏生活情趣,缺乏高级娱乐方式,他们传播流言,并不是对受害人有多大意见,他们只是没有什么高雅的谈资,他们嫌生活没有刺激,嫌世界不太热闹,当这个世界真的热闹起来,于是他们兴奋,他们愤怒,他们同情,他们喧哗躁动。

    对于以上人们的存在,你嗤之以鼻也好,你无可奈何也罢,你无法灭绝它,你还得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它,关键是保护好自己,踏踏实实地抓好自己的基本建设;你嫉妒我,我做我的工作;你散布我的流言,我还是做我的工作;你假意地吹捧我,我还是做我的工作;你弄一批人来围攻我,我照样做我的工作。我要用工作成绩来回答一切起哄,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回答不负责任的中伤,用不理睬来回答无聊的纠缠,用反求诸己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。有人对付流言蜚语开了四个药方。一叫正视自我。白居易《访陶公旧宅》云:“垢尘不污玉,灵风不吸膻”。你或多或少有不是之处,才会招致别人的流言。智者闻过则喜。救寒莫若重裘,止谤莫若自修。应当把仇恨的萌芽掐死在心底里,把别人的背后攻击当一面明镜,当一座警钟,真正做到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改造自我,完善自我,重塑自我,直面人生。二叫大度宽容。在应付中切忌感情用事,鲁莽草率。还是采取大度宽容的策略,让流言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生自灭为好。别人说累了,说厌了,舌干唇枯,自然嘴哑了。三叫用事实说话。现实社会中,真理被看成谬误,谬误被奉为真理的事时有发生。莫须有的罪名,会编造得天衣无缝,很难揭露澄清。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,认认真真去辩诬,别人也会误认为你心里肯定有鬼。如果让事实说话则不同了。有一位职员,很多人传言他理财一年多时间,贪污了30万元人民币。他向有关人员算了一笔帐:本单位一年总收入只有区区80万元,上缴30万,给职工开工资用35万多,还有很多其他开支,我上哪儿去贪污30万?况且,财务帐做到了日清月结。事实一摆明,谣言不攻自破。四叫交流感情。恶语起,说明自己有问题,最起码与说话者缺乏一种思想交流,缺乏感情联络。武力不能征服人,不能止住诽谤,还会埋藏更大的反抗和隐患。因此,我们应力争在人际关系中实行“开放”,与更多的人沟通交流,平时多联络多活动,多听别人对自己的意见,多让别人听听你的见解,多剖析一些实质性问题,消除误会,将恶语堵回去。你敬人一尺,人敬你一丈,虽是浅俗的乡间俚语,却很有见地。

    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协调,甚至隔膜,当然有原则问题,但更多的是理解问题,要学会换位思考。你心里喜欢的,你想得到的,别人也是如此。你想当领导,别人也不愿意永远是科员;你坐着“大奔”满街跑,别人也不愿意骑着自行车抄小道;你想住别墅,别人也不愿意呆在茅草小屋。你不想要的,别人也肯定讨厌。比如屋漏雨、路遇劫、遭白眼、受冷落。如果人人都象考虑自己、为自己着想那样,为别人考虑,为别人着想,那人世间的风景岂不变得惠风和畅?你要丰富你的经历,如果你经历过贫贱和困难,你就知道“美人买笑千金易,壮士路途一饭难”。你经历过挫折和痛苦,你才知道“贫居闹市无人问,千古知音最难觅”。你去求人,才知道遭白眼是怎样的心情;你去抬轿,才知道道路泥泞坑洼不平。那些一帆风顺的人,知道大风大浪的险恶吗?那些先天优越的人,知道“屋漏偏遭连夜雨”的焦虑吗?得到容易,为别人着想就不那么容易。要多想想。当教师的,就想想咱是学生喜欢什么;站柜台的,就想想咱是顾客心情怎样;做医生的,就想想咱是病人盼望什么;当了官的,就想想咱当兵的时候怎样评价领导。

    我看过一篇叫“赞美的力量”的文章。在韩国某大型公司里,有一个清洁工,本来他是最被人忽视、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,但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人,却在一天晚上发现公司保险箱被盗窃时,勇敢地上前与小偷进行殊死的搏斗。事后,有人询问他的动机时,这位清洁工的回答非常令人惊讶!“当公司的总经理从我身边经过时,总会不时地赞美我‘你扫的地真干净!’”就这么简单,总经理的一句赞赏的话,让这个员工受到深深的感动,关键时候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胆量。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·凯曾说过: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比金钱更为人们所需要,那就是认可和赞美,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。你对他的真诚表扬和赞同,就是对他劳动的价值的承认和重视。而作为一个领导,能够真诚地赞美下属,能使员工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,并能激发他们的才能。金钱也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,但金钱不是万能的。作为领导应该懂得,打动人心的最好方式是真诚地欣赏和善意地赞许,在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之外,莫忘记柔性化的沟通。

    你要活,也得让别人活;你想活得高质量,也得让别人不要太糟糕。现在,商界推崇双赢,人格上讲平等。“双赢”、“平等”才和平、幸福。有人讲过一个故事,上帝让人来认识天堂和地狱的不同。他首先把人带到了地狱。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,但每个人都面黄肌瘦,一副饿相,尽管每个人有一只勺子,但勺子比手臂还长,无法把肉汤送进嘴里。他们又来到天堂,同样一锅肉汤,同样每个人一把长勺,但每个人都肥白大胖,满脸红光。人们感觉奇怪,上帝把秘密揭开,“在这里,每个人都喂别人吃,而地狱里的人却只管自己”。多么好的一个故事!如果你想获得人生幸福,记住这个故事,并努力为践行老子所提倡的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的训条。

    你能像大地那样包容一切吗?只要你是君子,你都知道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、“厚德载物”的道理。上善之人,有优厚道德的人,能承载包容万物。承认自己是君子,那就等于承认世上还有小人。小人有极端的小人,有阴险歹毒的小人,也有一般的小人,更多时候是心胸不太宽阔的人,他们常常以小聪明来表现。比如,你的宽和谦恭,他常以为你是无能或虚伪;比如,你的木讷无言,他常以为你愚笨或无知;比如,你深沉,他常以为是阴险和做作;比如,你敬业,他常以为是哗众取宠;比如,你的认真,他常以为是装模作样;比如,你的能干,他常以为是另有他图。总之,还真有点“道不同,不相与谋”的味道。再发展严重些,你是不是真的有些忍无可忍了?是不是内心的恼怒凝聚像核武器?

    千万别动怒!既然是君子,就应该大度些,孔子说了,“未见好仁者,恶不仁者”嘛,“好仁者,无以尚之”,喜欢仁德的人是无法超越的呀!你看看唐朝的娄师德,器量超人,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,就装作没有听到。有人转告他,他却说:“恐怕是骂别人吧!”那人又说“他明明是喊着你的名字骂!”他说:“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的人?”有人还是不平,仍替他说话,他说:“他们骂我而你叙述,等于重骂我,我真不想劳你来告诉我。”有一天入朝时,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,同行的人说他“好像老农田舍翁!”他笑着说:“我不当田舍翁,谁当呢?”他的弟弟赴任代州刺史,临行时,他问弟弟:“我们兄弟受国家恩惠,俸禄、官位过盛,为时人所嫉妒,你当以何肚量自处呢?”弟回答:“若有人吐唾沫于我脸上,我会擦净,决不让兄担忧。”他面有愁容地说:“人吐唾沫在你脸上,是对你生气。擦掉它,是抗逆他的意思,会使他更生气的!所以唾沫不能擦,让它自己干掉,并以笑来承受,这样才是处置充盈之道!”他为皇上所信任,全朝无人能与他相比,他愈加谦虚谨慎,凡是遇到毁谤,就反求自省自责,如同无地自容似的。他曾告诉人说:“有人对我不礼貌,其中必有原因的,付之不与他计较,不但修养器重,也可免去祸患,这是君子所以要再三反省啊!”像娄公这样,可说是受辱不怨、宠辱不惊的人了!我们再与大地比较,大家再想想大地,多么宽厚而大度!她滋生万物,不论是高贵的鲜花,也不论是低贱的野草,她托付万物,不论茅草小屋,也不论是高楼大厦。她说什么了吗?天地有大美而无言。人们喝醉了酒,没有随便往地上撒尿吗?人们喉咙发痒,没有随地吐痰吗?人们生气了,没有狠劲跺地吗?大地说了什么吗?所有这些,你往人身上试试?肯定拳脚相加。大地不仅没说什么,她还把脏的东西变成肥料,滋养有生命的花草树木。如果人也兼容并蓄,宽宏大度,岂不就有了大地的德行?有了大地的德行,还有什么不能承载?飞机飞了十万八千里,最终还不是接受大地的怀抱?大地是母亲,大地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。承认自己是君子,就该什么也不抱怨,也不抱怨什么。承认自己是君子,就是承受一切。

    同学们:我今天与大家共同讨论的是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八章的中心内容“上善若水”。鉴于我的水平所限,讲解当中会有不少错误,耽误了大家的许多宝贵时间,请各位多多包涵,并希望各位批评指正。我两年前就开始再次熟读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经常读反复读,越读越有滋味。我认为老子的《道德经》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,但它义奥玄深,堪称哲学第一书。两千多年来,为历代学者所苦心潜研,然而直到今天,人们对《道德经》的深奥义理,对老子透悟宇宙的智慧仍然未能深层探知和领悟。我深深感受到《道德经》之博大精深,其学问更是永无止境,愿与同学们、老师一起深入学习和研究。